原文鏈結:http://news.epochtimes.com.tw/10/3/19/134687.htm
☉王華
常聽華裔家長感嘆:這西方學校咋搞的?孩子上學就是玩,連課本都沒有,放學了也沒有家庭作業。小學如此,初中也同樣輕鬆,孩子初中快畢業了,還不知什麼是複習預習。這樣下去怎麼得了?回國肯定是考不上大學的!
不少家長回顧自己的求學歷程也認為,中國的基礎教育比西方紮實,比如中國中學生做過5,000道數學題,而西方學生只做過1,000道。拿美國考研究生的 GRE數學題給一個中國初中生做,說不定這個初中生的成績還更高。君不見,從小學開始,孩子們的肩上總是沉甸甸的書包,小小年紀就得披星戴月、挑燈夜讀,付出很多。
然而,比較中西方教育方式要從整體角度看。儘管每年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得獎的多是中國人,但諾貝爾獎至今與中國無緣,神童班、少年班也沒有像人們期待的那樣培養出更多人才。有人說現在西方科技主要靠外來移民,這種說法有點偏頗,因為我們周圍的西方同事,他們在基本功、工作熱情、創新力等各方面,並不比華裔科學家差。
究其原因,西方教育體制在高中之前面對普羅大眾時比較輕鬆,但初中畢業篩選出一大批不愛讀書的學生後,從高中到大學,學習迅速變得嚴格起來,最後西方大學的教學質量比中國大學高出很多,這是公認的事實。
心理學研究發現,5歲以前孩子大腦發育不成熟,不宜承擔過重的學習,學了也是事倍功半(也許藝術類的童子功除外),而15~25歲才是人類理解力和接受力的高峰期,適於強化學習,把過去積累的感性認識昇華到理性認知上,使其從量變發生質變。西方的學制就是這樣安排的,高中大學的學習效率甚至數十倍於前期。
在中國古代也一樣,孩子們從《小學》開始,到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再到六藝(《詩》、《書》、《易》、《禮》、《樂》、《春秋》),前面的功課都較輕,就是讓孩子學會進退打掃等基本做人原則,等到後面才加碼。
所以,孩子高中前的學習成績並不是特別的重要,關鍵是不要讓他產生厭學情緒,產生對強制學習的反感。遺憾的是,由於華裔家長的揠苗助長,很多叛逆孩子在初中就開始厭倦學習了。遭遇這樣的不幸,父母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