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受挫台商 是誰讓你覺得孤獨?

原文鏈結:http://tw.epochtimes.com/10/8/2/144575.htm

⊙唐浩

日前與體育界的朋友見面,這位朋友雖然年輕,但在兩岸和國際撞球界相當有名氣。席間憶及台灣一位資深的撞球巨星C大哥,近年前往大陸發展,除指導年輕選手,也打算經營球館,於是便趁機向朋友打聽他的近況。朋友回答語帶保留,透露C大哥在對岸發展並不順遂,遇到很多麻煩。我轉而換個話題,問他:「目前台灣撞球世道不好,你會想到大陸發展嗎?」

「不會。」他斬釘截鐵地回答我,「那裡,太黑了。」他的言詞讓我頗為震驚。但他並未對此多做解釋或說明,「怎麼黑?為什麼黑?」或許一方面考量到我的記者身分,但主要原因,更可能與無數受害、受挫台商一樣:覺得自己是少數的一群,礙於顏面,不敢張揚,只能自認倒楣。

「報喜不報憂」的台灣媒體

但事實上,這種心態完全是種迷思與誤解。這種誤解,很大程度與多數台灣媒體的報導結構性偏誤有關。

首先,不論是學者的研究統計或民眾的日常感受體驗,均明顯指出台灣新聞媒體對大陸經濟與大陸台商新聞多為「報喜不報憂」,經常出現民眾眼前的都是所謂的「成功台商」故事,鮮少有「失意台商」、「受害台商」、「受挫台商」的相關報導。

今年甫離世的德國知名政治學家伊麗莎白.諾艾爾紐曼早已指出,這種「意見一面倒」的媒體現象往往容易在社會上形成一股特定的「意見氣候」,造成人們會根據這股意見氣候來研判要不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意見。如果與主流的意見氣候一致,人們會樂於說出自己的意見;但如果與意見氣候相左時,往往就選擇沉默,或隱藏真實的想法。進而使得主流意見的氣氛更為擴大,這種現象被稱為「沉默螺旋」(spiral of silence)。

因為害怕遭到群眾孤立的心理作用,於是當多數媒體上只出現「樂觀的中國經濟」與「成功的台商經驗」時,其他受害、委屈的台商便容易誤判這股意見氣候,加上華人慣有的面子考量,許多人選擇了沉默。

然而,翻開台灣海基會登記有案的台商經貿糾紛案件統計表,去年台商投訴的「人身安全受威脅」問題便達353件,而「財產權益」相關案件達428件,二者均創下歷年最高紀錄。這些數據足以說明受挫、受害台商絕非少數,只是台灣媒體對此並不關注,也不報導。為何台灣媒體這麼不關心台商的權益?主因無非與中共對台灣媒體進行種種利誘威逼的統戰手段有關。

與「黨」密不可分的中國環境

其次,台灣媒體對於中國的報導,向來有著「政治與社會、經濟脫鉤討論」的結構性偏誤現象。

當台灣媒體在報導台灣社會問題時,往往會自動追究政府責任與疏失;但對中國的社會問題與亂象,卻往往只報導現象本身,並多以「百姓個人問題」或「民間問題」來冷處理做結,不對中共政府提及隻字片語、遑論究責。

但眾所周知,在中共極權統治下,「所有問題都是政治問題」,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企業在中國投資經商等等,一切均與「黨」密不可分。因此,想充分了解中國社會的特質、預測它的未來動態走向,就必須先徹底對「中共」這個政黨的本質有充分了解才行。

遺憾的是,台灣媒體對於中共不僅缺乏深入報導,甚至是從根本上缺乏正確了解,導致台灣民眾、台商受到這些片面不全的「中國圖像」所誤導,從而進退失據、投資失利。受挫後又受到這股媒體建構的「偏誤意見氣候」影響,從而更為沉默,低頭不語。

——轉載自《新紀元周刊》第183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Proudly using Dynamic Headers by Nicasio WordPress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