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偉文
這些年許多父母已經感受到全球化競爭的壓力,再加上「地球是平的」這類書籍的暢銷,難免有了相當大的焦慮,同時這幾個月因為全球金融海嘯引起的全球失業潮,家長們更加擔心,不知該如何教養孩子,才能讓他們在未來職場上有較好的出路,有能力過著安定與幸福的生活。
我想,很多有能力的父母大概是選擇讓孩子接受最周密的教育、最大量的補習,期盼孩子擁有許多的能力,希望他們從小就在各種考試當中贏過別人,樣樣爭取優勝,以確保將來有好的工作。
可是,若是我們事事以成績至上,以勝過別人來建立自己的安全感,我擔心從小在這種生活態度裡長大的孩子會有哪種價值觀?真的就比較有機會幸福嗎?
想起嚴長壽總裁在最近出版,寫給年輕朋友的書「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裡,就以龍應台的兒子為例,提到安德烈曾經跟媽媽說:「親愛的媽媽,你必須要清楚面對一個現實,就是,你有一個極其平庸的兒子。」可是嚴總裁提醒大家,這個自認為「平庸的兒子」,是一個中德混血兒,擁有德、英、中等多國語言的能力, 在高中時到美國做過一年交換學生,每個暑假到不同公司實習,最近一次暑假才到上海的德意志銀行實習,目前在香港大學經濟系就讀。
若是與這位已經擁有許多工具、許多能力與條件的「平庸大學生」相比,我們的孩子又是如何呢?
因此,是否讓我們的孩子能夠知道自己的不足,而且也願意面對自己的平凡,並且學習過著平凡卻安適自在的幸福人生,也許是很重要的事情。讓孩子了解「自我實 現」並不是「自我表現」,不是考了第一名叫自我實現,那第二名以下就沒有希望了,也讓孩子知道,即便我們再認真、再努力,不見得就能夠得到相對應的成果, 很多時候我們的命運決定於許多外在不可知的因素,也許公平,也許會不公平,但是我們都能平靜的接受。
也就是能夠讓孩子培養出不管別人是否能肯定自己,自己是不是能夠獲得別人眼中的成功,還是都能不失望不沮喪,了解自己的價值,知道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人,因此,幸福對每個人而言也都是不一樣的,能夠決定幸福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不過要讓孩子建立這樣的價值觀並不容易,因為價值觀無法「教」,很難透過課堂上或以文字、言語訓誨的方式來傳遞,因為所謂價值觀大概可以說 是生活上面對不同可能性的特定選擇,這些選擇有一定的趨向或脈絡,形成固定(或穩定)可以觀測或預測的行為模式。因此,價值觀必須在真實生活情境中養成, 對孩子而言,是由眼睛所見以及一次又一次親身經歷而建立的,不是老師或父母嘴巴所講的。
因此,要教孩子價值觀,不如父母反省自己本身的生活態度才是根本之道。
不過,很巧的是,就在最近,好幾次聽到A寶提到:「我跟他們的價值觀不一樣!」一個小學畢業沒多久的國一小女生說什麼價值觀,不免引起我的好奇,追問究竟怎麼回事。
原來是前一陣子我的雙胞胎女兒AB寶學校第一次段考結束,兩班的家長聯合起來幫她們辨戶外活動,到植物園參觀。負責餐點的家長準備了很豐盛 的三明治漢堡以及飲料、水果等等,結果有些小朋友吃兩口就不吃,或吃不下,就直接往水池丟,也有的孩子說餐點不合她意,不想吃,使得一堆家長著急的團團 轉:「那麼你想吃什麼,我們馬上去買!」
A寶很不以為然的評論道:「不想吃就不要吃啊!幹嘛理她!」同時對那些吃幾口就扔掉的同學非常有意見,也當場對那些把食物扔進荷花池的同學教訓一番。
另外還有一個例子。偶爾因為下課後要接AB寶參加活動,為了聯繫方便所以會借手機給她們,結果同學看到她們拿的手機是八、九年前的舊款式,都取笑說她們家淘汰扔掉的手機都比我們用的手機不知時髦新穎多少倍。
AB寶絲毫沒有動搖,反而奇怪的說:「手機沒壞為什麼要換?」然後這幾天她們班因為要去參觀育幼院,所以先在班上發動募款,AB寶打算從她們的存摺中各提一千元捐出,她問那位常換手機的同學捐了多少,她們回來很不可思議的對我們說:「十元?她們居然只捐十元?!」
其實AB寶自己的存摺是沒有多少錢的,因為平常我們就沒有給她們零用錢,只有黃曆過年准許她們收爺爺奶奶及外婆或叔叔舅舅的紅 包,但是每個紅包最多也只能裝台幣200元(超出要沒收),其餘存摺的來源就得靠她們參加比賽獲得的獎狀,給個50元或100元鼓勵。她們存了六年的錢, 存摺裡的錢始終不多,大概是因為中間又遇到南亞海嘯或偶而突發性的募捐,每次就是捐出她們總存款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左右而毫不吝惜。
對於這些她們自己的錢要如何用,通常我們是不會給任何建議,也不會去限制,因此當她們看到同學的選擇後,回家會說:「我跟她們的價值觀不同。」身為父母的我們,是非常高興的。
其實若是要具體講的話,我希望我們的孩子是個能夠負責且懂得體貼別人,始終保持著好奇探索的心去認識這個世界,並且欣賞與享受生命裡的每個時刻。至於她們有沒有好成績,能不能贏過別人,從來就不是我們在乎的事情。
轉載自中時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