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要修改一個「特休系統」,結果發現這裡面的程式碼看起來很「陌生」,好像不是自己寫的,印象十分的模糊。還好撰寫的習慣是一致的,所以連來連去的,最終還是看出來來龍去脈。
是因為太久沒 再接觸,還是因為拆得太細,導致很難一眼就看出來是什麼功能。我想就算是經驗很豐富的設計師,也不可能記得他所寫過的所有程式碼,也正是因為經驗,所以看過、寫過的程式碼也很多,根本不可能全部都記來,能夠記起來的應該只有邏輯及程式的撰寫風格。
所以如果要方便日後再從新閱讀程式,最重要的還是註解的說明,甚至是手冊的建立。關於建立手冊,之前在「實習」的地方有看過他們的文件,光看就覺得建立手冊也是一個大工程,所以目前這種求速度的要求來講,實在很難建立這種習慣。
目前自己的開發習慣不是很正規,只有自己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但如果一定要依賴手冊才能修改程式碼,那麼這樣改起來一定綁手綁腳的,而且很多開放源碼的專案其實也沒有提供文件,若不能自己摸索其中的脈絡的話,功力也肯定受限。
其實新近流行的高階程式語言都是可以採用較可讀的變數命名格式,只要命名的夠清楚,再加上適當的註解,這樣未來閱讀起來應該就會好很多了,在變數的命名方式,也可以針對變數的不同類型,例如陣列或者是資料性質,在變數名稱上再加註,這樣讀起來會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