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結:http://news.epochtimes.com.tw/9/11/28/127117.htm
☉鄭義
10月下旬,中國大陸洞庭湖陷入了嚴重枯水。據湖南水文部門報告,23日上午8時,湖南省城陵磯站水位僅有21.71米,洞庭湖水位已降至60年來歷史同期最低值。
這個水位自城陵磯有水位記載以來是非常罕見的。低於23米的同期水位,僅在1959年和1972年出現過。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綜合處處長陳文平先生對記者說:「進入8月份以來,流入洞庭湖的湘、資、沅、澧及周邊水系地區持久乾旱少雨,長江三峽試驗性蓄水部分截留長江水流是造成洞庭湖水位持續超低的主要原因。」
為此,三峽水庫緊急放了一部分水以緩解洞庭湖水位不斷下降趨勢。但是,靠那麼一點水量根本無法解決問題。昔日浩瀚無際的湖光美景,如今已無處尋覓。
每年10月,是洞庭湖捕魚的黃金季節。由於大片的水域乾涸,目前洞庭湖內幾乎無魚可捕,當地的大多數漁民已經改為捕蝦了,許多漁民不得不考慮另謀生路。
洞庭湖的超低水位也給航運帶來了嚴重影響。進入10月份以來,幾乎每天都有外地船隻誤入淺水區而擱淺,往來船隻觸碰事故也頻繁發生。在岳陽港碼頭,千噸級以上的貨船由於水淺已經無法靠岸了。
中國《新華》網站報導這條消息時候說:「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正陷入新中國成立以來罕見的水危機。」這句話沒有字面上的錯誤,但是可圈可點。
第一,洞庭湖歷史上一直是中國淡水湖泊之首。只是在最近2、30年間才屈居第二的,把第一的桂冠讓給了鄱陽湖。自中共建政以來,洞庭湖就開始快速萎縮。原因何在呢?主要是淤積和圍墾。
長江以及湖南省的湘、沅、資、澧4水每年入湖泥沙劇增,使洞庭湖湖底最大的局部每年淤高達幾米。長此以往,有多少年可以淤積呢?
對於洞庭湖還有一個極為嚴重的人為災難,就是圍墾。以糧為綱,漁水增地,從湖泊中用堤壩圍出了許多低於水平面的耕地,使洞庭湖的面積與容量都急劇地減少。
對洞庭湖的現狀有人大為感慨。其實認真地看一看資料,所謂「風帆滿目的八百里洞庭」,早已不復存在,早就退化為幾個支離破碎的小湖泊,早已經是「冬路夏水」,也就是枯水的季節是陸地、洪水季節才是湖泊,成了季節湖。
第二點評論是現在洞庭湖的水危機,最直接的因素除了森林植被被破壞、江河洪枯交替、天一旱就見底,還因為三峽大壩蓄水要抬高水位,把長江之水送到北京,就是所謂的「南水北調」。
在三峽工程尚未動工之前,早就有專家警告,說長江之水有限,等2、30年之後,長江的水也不夠長江流域用的了。三峽水庫現在議論很多。今年盛夏時節重慶大旱,守著三峽水庫,人畜無水。到了秋天,9、10月份,又因為大壩蓄水,下游水源不足,竟使八百里洞庭湖心見底,新聞是這樣報導的:
「在三大保護區的核心區內,幾乎看不到完整的水面,除了在東洞庭湖的大西湖和南洞庭湖的蓮花坳還有部分的水面外,許多地方『如同一片乾裂的荒漠和戈壁』,只留下湖底深深淺淺的車輪痕跡。」
洞庭湖之死最確切的原因是水庫之災。除了三峽,整個長江流域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建起了4.6萬座水庫、快5萬了,就是長江也逃不脫徹底枯竭的命運。──轉載自「自由亞洲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