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超級細菌」的根源

原文鏈結:http://tw.epochtimes.com/10/9/10/147434.htm

⊙劉正義

最近,被部分媒體描述得很可怕的致命性「超級細菌」成為熱門話題。這一「超級細菌」首先出現在印度、巴基斯坦,現在已經蔓延到歐美及澳洲等國家。被發現的「超級細菌」,對絕大多數的抗生素都有耐受性(抗藥性)。

這個「超級細菌」不是一種新的細菌,而是一種具有特殊?(被命名為NDM-1)的細菌。NDM-1存在於細菌細胞的粒線體,以DNA的結構出現在基因片段中,被稱為「質體」。質體是具有不同於染色體控制的遺傳功能,可以獨立進行複製細菌的抗藥性狀,它以轉導或接合方式傳遞此抗藥性狀給另一個細菌。換言之,即抗藥性功能可在細菌之間自由複製和傳遞,從而使許多不同的細菌擁有可傳遞的抗藥性狀。所以,「超級細菌」真正對人類的威脅,是不斷產生對多種抗生素具耐受性的許多種類細菌。

我們害怕的是,這可能使人類將面臨無法控制感染類疾病的時代。 其實,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是細菌自身的生存機制,早已發生在許多常見的細菌感染病例了。全世界每年死於細菌感染症的人數正年年遞增,以美國為例,七十年代死於感染性疾病的人數全年不到1千萬人,而到1999年,已增為2千萬人。在台灣的大型醫院裡,幾乎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情況,即明明知道病人有細菌感染症,卻偏偏各種抗生素用上都不見效果,就眼睜睜看著病人最終死於敗血症。

導致細菌產生對抗生素的耐受性,最主要的是濫用抗生素的結果。許多開發中國家,都沒有完善的抗生素監管制度,這些國家可以隨便售賣及使用抗生素,再加上藥廠為利益所趨,已經使得全球抗生素用藥量大增了。

台灣的醫學算是發達的,但仍然欠缺完善的抗生素監管制度。不說醫院、診所不當處方抗生素,人們也可以隨便在藥房買到,動物養殖業者為了預防傳染病,促進動物成長,亦普遍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如果業者沒有嚴格執行出售前的有效停藥期,將使人們在食用抗生素殘留的動物產品後在體內蓄積抗生素,這會使人體變成「超級細菌」的培養基。

其實,正常人體內是存在著大量細菌的,其中包含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它們之間保持平衡狀態,例如腸道中有95%是屬於有益菌,能抑制有害菌和中性菌,而減少腸道內腐敗物產生毒素。這對清理腸道、保持健康是絕對必要的,因此,要避免產生「超級細菌」,一定要建立完善的抗生素監管制度,也必須要有監測耐藥菌的機制,更要提升國人的道德,人若無德,再好的制度、法律也枉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Proudly using Dynamic Headers by Nicasio WordPress Design